一款基于深海蜗牛鱼的软机器人在世界最深点——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10.9 公里处的测试中幸存下来。
也可以参考: 深部矿工目标区域的大多数生命对科学来说都是新的
探索深海极具挑战性。使用高强度金属或陶瓷制造的用于承受极高压力和低温的刚性车辆往往体积庞大、昂贵且笨重。
因此,中国杭州的研究人员受到深海中繁衍生息的蜗牛鱼的启发,建造了一款机器人。它们的原型机只有 22 厘米长,翼展 28 厘米,拥有细长的聚合物身体、尾巴和两个大侧面——鳍 由薄硅胶制成。
也可以参考: 用腿、头和下巴品尝的鱼
这些 鳍 襟翼提供推进力,但不是由电机提供动力,而是由柔软的人造“肌肉”提供动力。它们包含圆盘状介电弹性体,在施加高电压时会收缩。紧凑型放大器可将锂离子电池的电压提高 1000 倍以上。
至关重要的是,为机器人提供动力、移动和控制所需的所有精密电子元件不是包装在一起,而是分开放置,就像蜗牛鱼的头骨一样,但在这种情况下是在保护性硅胶基质中。
该机器人使用红外线接收器进行远程控制。经过在南海超过 3 公里深度的现场测试,它能够以大约 0.2 公里/小时的速度自由游泳。
在马里亚纳海沟,它被安装在着陆器上,因此无法自由游泳,但视频显示, 鳍 继续拍打45分钟。身体在极度的压力下发生了变形,但并没有断裂。
蜗牛鱼机器人的灵感来自 2016 年哈佛章鱼机器人,它是新一代水下软体机器人的先驱。据了解,中国团队现在正在努力使其蜗牛机器人变得更快、更灵活。
与此同时,一种真正的深层生物的新物种——小飞象 章鱼,已被科学家描述过。有鳍头足类动物已被命名 Grimpoteuthis 皇帝,因为它是在西北太平洋水下山脊皇帝海山的北部发现的。
吸盘的数量、半橙色的鳃和外壳的细节区分了它们 章鱼 从前面描述的 格里姆波蒂 种。
德国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亚历山大·齐格勒和克里斯蒂娜·萨戈尔尼建议将“小飞象”作为英文的通用名称。
他们的研究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是第一个从大型动物的单个样本中提取出多种成分的组合。 数字 摄影、MRI 和微型 CT 扫描以及微创基因分析。
避免了解剖标本以检查其内脏的传统要求意味着罕见的 章鱼 几乎可以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以供将来的研究使用。